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质量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专访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张博
记者: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张博院长:我们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农牧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发挥草业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带动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的专业建设,形成 5个专业地下-地上-空间相互支撑协作的本科专业培养体系,建成干旱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为我校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大学提供支撑。
我们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对草业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及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在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参照相关本科专业国家质量标准确定 5 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规格、课程体系,形成相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品德优良、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草业科学专业:培养具备草原学、牧草学、草坪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从事草业生产的组织与经营、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草坪绿地建设及养护、饲草饲料生产与加工、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工作的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利用、管理与保护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农业、国土、环保、农资等部门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生产、管理、科研、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生态学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具有开展干旱区生态评价和植被生态恢复的实践技能,能够从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荒漠化防治与治理、农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规划、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具备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和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以及环境污染控制等实践技能,能从事环境保护相关领域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具备测量、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测绘、土地、农业信息、城市、资源、环境、交通、旅游、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生产应用、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记者:围绕上述定位和目标,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张博院长:一是以教学质量提升为重点。学院院长亲自主管教学工作,狠抓教风建设。院领导深入课堂一线,并定期召开教学例会以及教师、学生座谈会,及时掌握教学动向。同时我们坚持实施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为突破口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和完善教学督导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质量监控手段。
二是强化教师队伍。我们学院目前拥有教师 99人,其中专职教师 80人,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 55人,按照学院规划,预计到 2020年,我们专任教师规模达到 85人以上,以此不断强化和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院贯彻执行学校各项针对新进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升的政策与措施,包括新上岗教师试讲、入职培训、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进修、青年教师导师制等。近五年学院共引进22名博士,新进教师通过以上措施迅速成长。其中,6人任基层党支部书记,1人荣获校级授课竞赛优秀个人奖,1人校级教研课题优秀结题,2人指导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荣获校级优秀奖,2人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奖,2人获得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2人在学生评教中被评为优秀,2人校级支农劳动工作表现突出奖,1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首届微党课大赛优秀奖,1人荣获优秀工会积极分子,1人荣获第二届8188cc威尼斯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人自治区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排名第3)。此外,学院重视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通过教师科研提高学术水平,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学院积极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参与国内高校的教研交流活动。
四是提升专业和学科建设。我们现有草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草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学、生态学4个一级学科和环境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草业、环境工程、农业资源利用、农业信息化4个专业硕士领域授权点。学院有 2个优势专业,分别为草业科学专业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近五年,新增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一个。所有这些将为我们不断改进、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坚实基础。
五是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我们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及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改革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内容,制定适合本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规划。课程设置能够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教学内容突出新技术、新方法和实用性,减少陈旧内容,突出实践性教学。同时,确定了各专业的骨干课程及课程负责人,2015年制定了35门核心课程建设规划。鼓励各专业引进国内外最新教材,目前引入国外原版专业外文教材300余部,更新教学内容,提升师生的国际化视野。
六是加强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目前我们先后与新疆疆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乌鲁木齐河东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荒漠化生态防治产学研中心、新疆元亨嘉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源净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红都嘉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新农大环境检测中心、8188cc威尼斯生态学专业天山竹柳产学研基地、新疆华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石河子开发区疆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教学科研基地,构成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实践性教学平台。同时,在校外拥有位于天山北坡不同垂直带的3个自主管理经营的产学研基地,分别为南山谢家沟草原试验站、三坪农业综合试验站、呼图壁农牧耦合生态试验站。确保学生在实践当中增强动手能力,提升专业理论知识。
记者:通过这些举措,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博院长:一是在就业率方面,近五年,学院一次就业率分别为:2013年86%;2014年67%;2015年95%;2016年73%,2017年达到85%以上。学院5年平均就业率为80.5%。虽然一次就业率相对较低,但是在每年的年底就业率平均都达到了90%以上。每年毕业生前往基层工作年均达40%左右。年均考研录取26人,考研率11%。5%的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75%的学生进入大中型企业就业。近年来,开始出现本科毕业继续出国深造的现象,如农资102班李思洁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吕文静到韩国忠南国立大学留学深造,且有这种意识和意愿的学生数量日益增多。
二是在就业质量方面,学院共有5个本科专业分别隶属农学和理学。所有专业都与农业及农业环境相关,5个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大部分主要进入环保、草业、生态、农资相关企业。还有部分学生在地、县级农业局、畜牧局、环保局、城建局等相关部门工作,例如,草业科学专业毕业的部分优秀本科生,有的本科毕业留在草原部门工作,崭露头角;有的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出国留学,成为佼佼者;有的研究生毕业后在单位成为业务骨干。这些单位对学院毕业生评价较高,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口碑,总体表现为业务能力较强、专业水平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富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环境科学专业办学历史短,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关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环保企业、工矿企业、环保公司等。毕业生可从事环境管理、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教育与可研报告等业务领域,用人单位总体反映培养质量较好,就业面向符合培养目标,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高,就业岗位适应性较强,有较好的发展机会。例如,环境科学本科毕业生在省级相关单位工作的有自治区环保厅熊建新,浙江省疾控中心王姝婷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易秋香,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赵丹,新疆环境咨询中心站长刘月玲等。
记者:草业与环境学院的人才培养的特色是什么?
张博院长:一是科研促进教学。 以科研促教学一直是学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手段,在任课教师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求教师要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自学生入校后,鼓励学生融入到教师科研中,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及院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通过项目申报锻炼学生的学术和专业能力,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大部分教师能够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并通过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改革。以科研促教学,体现内涵式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二是构建多维实践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学院5个专业每个专业都具有课程门类多,操作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提高培养体系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与创新性,培养高素质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从2009年开始,重点从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多种渠道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索教学研究型学院在本科阶段学生的管理模式,做好顶层设计,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适合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最优的外部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提高他们主动实践的意识和能力。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已经形成独特的培养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全国科技作品挑战杯、全国GIS大赛、土壤剖面判读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召开产教融合研讨会
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领导探望秋季支农劳动师生
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领导、教师带学生进行野外课程实习
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领导深入各教研室参与专业建设研讨
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